美容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芦蒿,南京美食界的灵魂 [复制链接]

1#

为了度过漫长而湿冷的冬天,南京人需要食用一种神圣的食物以汲取能量。

不是所有的辉煌都建立在烤鸭的炉火之上,也不是所有的温情都浸润于皮肚面汤之中。

芦蒿,只有芦蒿。

肩负着这样伟大的使命。

南京悠远而隐秘的美食江湖,也因为它而独具风味。

南京人偏爱的食物,来自包括安徽大地在内的广袤地域。

而内心深处的渴求更多来自本土三县。——也就是活珠子县、草莓县和螃蟹县。

鲜为外人所知的是,南京亦有二洲。

准确的说是三洲。

江水流淌,岁月不返。

新济洲被鸟占据已无人烟。而江心洲,则失去了葡萄的光环。

只有八卦洲,芦蒿在疯长。

从穿上棉毛裤的那一刻起,南京人便悄悄将味觉系统调至冬春模式。

胃容量被重置。

不管肉类如何饱腹,总有一点空间因为芦蒿而存在,而期待,而satisfy。

3月初的南京依旧冷峭,江风掠过八卦洲,并不轻柔。

这里三分之一的土地被芦蒿覆盖,供养着多万南京人。如果说紫金山赋予了南京夏之阴凉,那么八卦洲就是南京的冬之清脆。

是的,非常清脆。

隐藏在杂乱丛生的外表下,这种菊科植物实际上奉献的是躯干。

——等不到开花,就被无情地撸掉了所有叶子。从冬到春,无时无刻不以光杆的形象出现在南京人的餐桌上。

如果你发现一个南京人的日常中没有芦蒿的出现。

你可以决绝地说,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南京人。

芦蒿不像香菜那样拥有对立的阵营,也不像折耳根那般,只可闻名不可细品。

相比之下,芦蒿的味道在一定程度上神秘而不为外人所知。

你,一个外地人,刚从南京南站下车,前一秒还以为辟邪是个狗,下一秒便坐上地铁来到市区走进任意一家街边餐馆内。

说要吃点有特色的东西。

你的南京朋友并不知道什么是南京特色。多大四啊,随意点完菜,随意说了一句加个芦蒿。

让你感觉,芦蒿之于南京人就像空气和水,随意可得又不可缺少。

很快,芦蒿上桌了,绿色中间夹杂着几丝香干。

你第一反应是绿,非常绿,比你的基金还绿。

你开始咀嚼。

神秘的清香在你口中炸裂,盘旋,挥之不去,敲打着你并未准备好的味蕾,就像突如其来的青涩的爱情。

而脑细胞并不能立即判断好吃还是不好吃。

你暂停咀嚼。

你带着满口的疑问,用眼神询问你的南京朋友。

南京朋友坚定的点了一下头,给了你肯定且鼓励的回复。

是的,就是这个滋味。Special。

就像你生命中曾经遇到的某个人,你无法找到准确的词去形容他。唯一可以表达你对他的印象的词就是,Special。

只有特别的人和食物,才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自我找到真爱。

你并不确定它是不是你一生所追求的味道,但你知道你爱上了南京。

每年有数十万人来到南京,品尝人生第一口芦蒿的味道。

他们或逃避,或漠然,或狂喜。

最后,只有深情的接纳,才能融入这个城市。

芦蒿,是检验新南京人的唯一标准。

对南京人来说,芦蒿是神圣的。

当芦蒿上市的时候,菜场就有了灵*。

每一个冬天,芦蒿都是南京人生命中无法缺少之绿,这样的情景可以延续至春。

早春的芦蒿,迎来最好的时光,也为南京悠远而隐秘的美食江湖拉开了一年一度的独特篇章:

进入全民食草时间。

我的朋友志伟,资深南京土著,专注南京美食三十年。——最终将芦蒿视为草中之王,并表示将创作他内心的声音,《志伟与春蒿》。

我考虑了一下要不要改名为南京有个蒿。

所以,怎么做出一盘好吃的芦蒿呢?

主要分三步:1.把叶子去掉。

当然,你也可以买择好的。——不少初来南京的外地人,会在第一步饮恨。——留下叶子,甚至只留叶子,是对芦蒿的不尊重,也是对香干的鄙视,亦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非致命性的重大失误。

2.搭配香干。

当然,香肠,肉丝,香菇,鸡蛋……都可以在芦蒿Special的清香中得到升华。但香干是迄今为止,普遍认为,是最好的为芦蒿捧哏的配料。香干,就是炒芦蒿界的于谦。

3.大火清炒。

精雕细琢,花样太多,往往并不实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南京美食界,往往强调一气呵成的灵*。皮肚面如此,清炒芦蒿也是如此。

你说,加个芦蒿。

蒿字的余音还在你头顶盘旋。

一盘芦蒿炒香干已经出锅。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上帝视角看南京

恋爱

吃货

潘西

冬天御道街

五台山

柳洲东路河西生存

桥北生存

万南京人南京高校的秋

东郊的秋

北京西路的秋南京

民国故事鸭子

皮肚面

馄饨

锅贴高校歧视链

江宁大学城

仙林大学城

97路

南理工

南农

南大

高校攀比大会

南京歧视地图

江苏歧视地图

江苏的前世今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