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 http://www.jiangxishengzx.com/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回头看
互联网虚假医美广告屡禁不止:靠平台“自律”已沦为空淡?
作者:张飞飞,实习生,周发,吴言
医美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一地鸡毛……
经过近一个月的立案调查,4月13日,北京和广州市场监管部门分别公布了对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的搜索和UC浏览器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案的处罚结果。
这是继年“魏则西事件”后,互联网医疗广告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作为我国广告监管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对“三品一械”(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的规范与整治力度。
不过近年来,趁着颜值经济的东风,我国医美行业驶入高速增长快车道。虚假违法医疗美容广告也随之水涨船高。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及国家卫生行*主管机关多次通知强调:医疗美容广告属于医疗广告,非医疗机构不得发布医疗广告,医疗美容机构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广告不得出现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等内容。
然而,虚假医美广告已成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疾。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医疗美容纠纷案件民事审判白皮书》(年度—年度)》指出,虚假宣传招揽客户是涉诉医美机构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亦显示:医疗美容行业用户投诉原因中,医疗美容效果没达到预期的比例占38.3%,在各类投诉原因中位居第一位。
01“污点商家”横行市场
3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医疗美容纠纷案件民事审判白皮书》(年度—年度)》发布。5年来,朝阳法院受理的医美纠纷案件共计件,在同期医疗纠纷案件数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年,这个比例为10.8%,到了年,该比例上升至27.0%。
五年间,涉诉医美机构共77家,民营医美机构有75家,占比极大,约占97.4%。其中,4家被诉10次以上,约占5%;26家被诉2次以上不满10次,约占34%;被诉1次的机构47家,约占61%。
此外,医疗美容机构过错集中,法院判决担责比例高。五年来,美容就医者主诉的涉诉医疗美容机构存在的过错情形分布如下:涉及未尽告知义务的约占96.9%;涉及医疗美容操作不当的约占90.8%;涉及欺诈、虚假宣传约占审结案件数的72.1%;涉及医师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无相应资质的约占61.9%;涉及术前准备不充分的约占58.7%;涉及不合理收费的约占37.9%件;涉及医疗产品缺陷的有23.6%;涉及超剂量用药或错误用药约占23.1%;涉及医疗美容机构超范围经营的约占15%。
大量黑医美机构钻了平台的无为监管与消费者的信息缺乏的空子,肆意进行欺诈、虚假宣传,使得医美平台虚假广告泛滥成灾。这一现象此前已经多次见诸报端,众多医美机构被点名。但是记者发现,医美app上这类现象依旧存在,甚至之前被点名过的商家仍没有整改。
“怪我警惕性低,做了假的眼部热玛吉。”昵称为“美泡泡”的女士年8月19日在小红书曝光了一家医美“黑机构”,名叫“北京禾美嘉医疗美容诊所”。她反映,自己将近三十,双眼皮下垂,下眼角也出现了爪子纹,想着做个热玛吉紧致一下,就找了家门口比较近的一家机构。但是治疗过程中她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一是没戴眼盾,二是一直在提高能量,但自己丝毫没觉得疼痛和热。她趁着医生出去拿东西,躺着拍了机器照片,原本还在打鼓的内心彻底凉了,机器是假的。”
对此“美泡泡”相当愤怒,她要求查看资质,和负责人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机构方也松口承认机器是假的,最终该女士退钱回家。经过在博士伦官方平台上查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同样发现,该机构并无热玛吉资质。在与客服的沟通中,记者要求给出相关资质,客服闪烁其言,并且一再要求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