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提升基本便民服务网点个,是今年全市的一项重点任务。那么,对于便民服务,社区里的居民们是如何看待的?要具备哪些要素的便民服务才是最理想的?近日,很多市民向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反映了相关问题。大家表示,如果能把这些细节做好了,生活会越来越便利。
德茂便民生活广场里,居民们能满足的只有买菜需求,大家都盼着能有更多的服务商入驻。
不炒噱头实实在在的理发店难找
1月29日,一篇题为《过年前,千万别轻易去理发店》的自媒体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中提到,很多看似时尚的理发师,手艺却令人咂舌,而且,理发师动不动都有一个英文名字,并有了“老师”的称为,所谓的“tony老师”就是这一现象的代表。
文章虽有夸张成分,但描述的现象确实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在今年北京台春晚上,小品《头头是道》把“tony老师”搬上了舞台,这一次触动的,更多是老年人的心。很多老人不禁感叹,身边各种“XX机构”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理发店却越来越少了。
魏老先生家住东直门,近邻簋街,附近又有银座、来福士等商场,要说家周边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商业气息也浓郁,购物很方便,但他总觉得有些地方还不够便利,想理个发,面对各种美容美发机构,进了门便被询问要指定哪位“老师”;问问价位,基本都要上百元。“这些价位有什么区别?什么造型师、总监的称谓就上来了,听得我一头雾水。”
和魏老有共同感受的市民不少,这些人中大多都是老年人,他们对于时尚的美容美发机构很难适应。记者询问了多位老人,如果不选择这些美容机构,那他们现在到哪儿理发?给出的答案也是各有各的“高招儿”,有的是绕远钻胡同,去找一些小店;有的盯紧一位理发师,提前预约。比如春节前就会问对方,“过完节还回来吗,什么时候回来呀?”
说起便民服务,魏老表示,购物方便当然是首要的,但是“服务”还应当有更多的体现,老年人“一上一下”是最难办的,“就是理发和修脚,这些相关的店里,能不能像小品里那样,给老人们也留一个‘座儿’。”每到逢年过节,或者有跟敬老有关的活动,经常能看到专业人士到社区给老人们理发,可见老人“理发难”已经被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