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机构发布《医美行业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在遭遇疫情冲击情况下,年中国新增医美机构家,纯医美市场规模达亿元,占全球比重17%,有望成为世界医美第一大国。
而就在近日,教育部也在有关答复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美容已经逐步成为广大群众的重要需求。教育部大力支持美容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可以说,医美市场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经济现象——颜值经济。
颜值经济的兴起,使医美行业由极少数人群的专属向广大群众普及,并成为继房地产、汽车销售、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服务行业。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该行业乱象丛生。
“三非”乱象频现,医美行业亟待“整形”
“医美是医疗行为,这个定位一定要明确并坚持。”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医院副院长栾杰指出,医疗美容整形机构不同于一般的美容院,其归属医*部门监管。因为是医疗行为,在美容整形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以及所达到的效果与美容美发是不同的。特别是医美使用的是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可能达到美的目标,也可能带来致命性伤害。
然而,近年来被媒体爆出的“非医疗美容场所从事医疗美容治疗、非正规培训的专业医师执业、非合格的医疗美容产品使用”等“三非”乱象,屡屡遭到社会诟病。记者从“推进医美行业健康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专题研讨会上获悉,自年至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关于医疗美容行业的投诉翻了10倍还多;因医美而导致的事故特别是死亡事故,更是引发了社会的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