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l观点财经
作者l亚瑟
“颜值经济”正迎来风口。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未来5-10年将是医美赛道发展的*金时期。
从产业链来看,医美行业可以分成产品端(A端)、医疗服务端(B端)和消费者(C端),华西证券指出,产品端由于其极高的进入壁垒(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三类证难度大),其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ROE)最高。
而在医疗服务端,目前的市场还留有机会。
数据显示,年国内有超过1.2万家医疗美容整形机构,其中中小型医美机构占比超过70%,大型医美机构市场占有率仅在10%左右。产业集中度仍较低,而随着不合规、不合法的小机构将逐步被淘汰,经济发展将有望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
叠加新氧等互联网医美平台使用率的提升,医美机构的获客成本有望持续下降,未来净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
医美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与预测,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约亿元,同比增长11.6%,受疫情影响,行业增速略有下降,但将逐步提升。预计年市场规模达亿元,-年CAGR为15.2%。
另一方面,国内整形美容的消费观念正在积极改变。
随着医美产品及仪器技术水平提升、医美知识普及等,民众对整形美容的观念正在向积极态度转变,根据新氧大数据调查数据及艾瑞咨询,年,36.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微调,24.3%持欣赏态度。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医美消费渗透率相比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年中国大陆医美渗透率从1.5%提升至3.6%,但仍较世界主要国家有较大差距,约为日本的1/3,美国的1/5,韩国的1/6;中国的每千人医美诊疗次数为14.8次,远低于美国、巴西、韩国等。
此外,国内医美用户的消费水平也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年,花费2-4万的用户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另有不到两成的用户花费在1-2万元之间,这一数字不足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
从消费者的年龄层来看,国内医美消费人群总体较为年轻。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年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接近40%,35岁以下消费者占比超过70%。18-30岁消费者注重面部轮廓五官调整,30-40岁注重面部提升与身体塑形,40岁及以上着重抗衰老。
总的来看,伴随年龄的增长,医美消费的意愿更强且投入更大。未来,以90后为主力*的消费群体随着年龄增长,投入有望更大,整体市场规模也有望进一步增长。
上中下游全面开花
诚如开篇所言,医美上中下游相关企业都借助“风口”站上浪尖。
医疗美容行业上游主要由原料以及器械企业构成,行业较为集中。由于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等特点,导致准入门槛很高,相对于行业中下游上游生产企业数量较少。
其中尤以注射填充的热门原料玻尿酸发展较为迅猛,国产玻尿酸原料及产品的主要有三家公司,分别为华熙生物、爱美客和昊海生科。
最新财报显示,年三季度,上述三家公司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5.65%、51.03%和10.24%。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中游主要由各类医疗美容服务机构组成。目前国内医疗美医院整容科科、大型连锁医美集团、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和私人诊所诊所美容院构成。其中,中小民营医美机构占据了正规机构中的大部分市场份额,驱动了国内医疗美容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
医疗美容产业链下游主要指为上中游提供引流、保险、培训、教育等服务的企业。包括了各类医美平台、金融平台、医美保险、医美新闻媒体、医美教培机构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