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陶瓷的长相也就是他的品相,很大程度上是靠釉彩来修饰打扮的。单纯的白胎难以看出什么工艺,只有精心装饰,烧成后才能美丽大方、赏心悦目,而在这个过程中,陶瓷彩饰则起了“七分打扮”的至关作用,那么你知道那么多陶瓷彩饰手法都有什么区别吗?
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陶瓷彩绘手法的分类,陶瓷彩绘主要分为釉下彩,釉中彩,釉下彩三种,而这三大手法在年代和制作手法以及展现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年代不同
釉下彩:釉下彩可以说是比较早的陶瓷彩绘装饰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釉上彩:釉上彩起源于釉下彩装饰,是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
釉中彩:釉中彩作为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产物,出现的时间比较晚。
因此,从时间上来说,釉下彩的年代更为久远,从传承上来讲,可以说釉上彩源于釉下彩。
工艺不同
釉下彩:(先彩——后釉)
又叫“窑彩”,指直接在成型的素坯或者白胎上绘制填色,图案绘制完成之后再施加一层白色的透明釉或者浅色釉,可以永久性地保存釉彩色调,使图案纹饰更加平滑细腻。最后入窑经过高温—度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白釉覆盖在下面,表面光滑柔和,平滑细腻,永不褪色。
釉中彩:(釉—彩—釉)
指先在素坯上施一层釉料,然后在表面进行彩绘完成后又覆盖一层玻璃体釉衣,历经两次施釉后,再经过度—度左右的烧制而成,中间的彩绘图案在高温作用下颜色会在两层釉料中间渗透,从而形成一种晕染的感觉。
釉上彩:(釉——彩)
又叫“炉彩”,指先在白胎或者素胚上施一层釉烧制,再对它们进行彩绘,最后入窑低温烧制。由于彩绘图案直接暴露在空气当中,摸起来有凹凸不平的层次感,图案画面立体感比较强烈,但釉色保存不如釉下彩持久。
总之,从制作工艺上来说,釉下彩是先在白胎素胚上彩绘作画,再施一层釉烧制,只需两步即可。
釉上彩则是需要先施釉再彩绘烧制,和釉下彩步骤相反。
釉中彩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先在白胎施釉,再彩绘,再施釉,整体下来需要三步才能完成。
表面质感不同
虽然制作过程不尽相同,但无论是釉上彩,釉中彩,还是釉下彩都展现出了不同的纹饰特点。
比如釉下彩绘由于是在素胚上作画且图案纹饰上有釉层的保护,所以瓷器一般色彩光润,表面平滑,永不褪色,即使久经磨蚀,只要釉面完好,依旧能够鲜艳如新,但一般颜色比较单一,能用的釉料很少,因此不如釉上彩釉色丰富。平时常见的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的行列。
而釉中彩受高温煅烧,双层釉层的保护,不仅釉面细腻光滑,而且色彩温润柔和,滋润炫目,有玻璃光泽,耐磨损,不易褪色,保存时间比较长。
釉上彩的颜色鲜艳,纹样突出于釉面,用手触摸有凹凸感。由于彩在釉上,因而易磨损褪色、受腐蚀,但因烧成温度低,可呈色的釉料比较丰富,因此颜色一般比较丰富。常见的有釉上红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
其实不论是釉上彩、釉下彩还是釉中彩,都各有各的优势与特点,如果想要选择颜色鲜艳丰富的,那么釉上彩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而如果想要长期传承保存,或者选择日用茶具、餐具,那么釉中彩或釉下彩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适合餐具,茶具的使用。
我国的陶瓷装饰作为陶瓷美术中的珍贵艺术,无论是釉上彩、釉中彩还是釉下彩,都犹如陶瓷的美容师,精心修饰着千变万化的陶瓷器型,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给生活增添绚丽的光彩。无论想要选择哪一种,就看自己的个人喜好啦!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喜欢的话就点个赞吧,如果您有不同见解,欢迎评论区一起交流学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