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6·18”电商大战,既是平台格局之战,也是各大品牌基于自身特点,在电商格局中制定相应作战方略的时机,品牌都寄希望通过大促的机会,实现自身业务的飞跃。
距离天猫、京东正式官宣启动购物节已经过去25天,今年有更多电商平台加入这场堪称“史上最长”的活动。相比以往,今年各平台优惠力度更大,门槛更低。其中,天猫在满减30的基础上,平均每天再补贴5亿,预计补贴超亿。天猫官方数据显示,6月1日零点,开场仅1小时,淘宝直播成交就超过去年全天,品牌店铺自播成交比去年同期增长超%。
在电商平台之外,今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加入进来,希望能分得一杯羹。面对如此繁多的商品优惠,消费者作何选择?究竟6.18卖货哪家平台最强?用户投票的结果最能说明真相。
网络投票调查结果显示,六成网友(仅代表此次参与网络调查的网友,下同)倾向于在天猫消费。在价格优惠、货品质量把控、货品齐全度和展示丰富层面等消费者关心的维度上,天猫平台获得更多的网友认可。
同时,有三成左右网友集中在京东交易,不足一成网友优先选择拼多多、抖音和快手等三个平台交易。无疑,除价格优惠、补贴力度大等手段之外,在商品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品牌覆盖力度和正品保障,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购买平台的重要指标。
多家品牌负责人认为,天猫是品牌商电商大促最重要的投入阵地,京东、抖音投入策略差异化,天猫仍然是销售预期最高的平台,也是布局新零售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的电商市场火热依旧,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认为,品牌商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电商全渠道布局,不是简单的流量扩张,在保持高质量的发展下,完善供应链条的配套才是王道。
71%用户选择天猫一站购齐
天猫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共有25万品牌参与大促,是去年的2.5倍。共有万商品参加活动,其中万新品选在天猫首发。相比以往,今年的优惠力度更大,门槛更低。
由此带来的消费红利,也随之爆发。今年天猫预售提前4小时在8点强劲开场,剁手*们战斗力全开。一小时决出十大爆款:初普美容仪、后天气丹水乳套装、蒂佳婷要玩面膜、欧莱雅安瓶面膜、雅萌美容仪、华为Mate40、Ulike脱毛仪、Ubras内衣、玉泽积雪草面膜、喜临门床垫(按照成交金额排名)。内衣品牌Ubras、国货护肤品玉泽作为“国货之光”,代表新品牌首次跻身“十大爆款”。
此外,品牌店铺自播在今年集体爆发。6月1日零点,淘宝直播的主播和商家们将天猫开卖的氛围推向高潮。开场仅1小时,淘宝直播成交就超过去年全天!品牌店铺自播成交比去年同期增长超%。截至6月1日上午11点,小米、雅诗兰黛、格力、兰蔻、华为、欧莱雅等店铺自播成交都已突破0万元,成交超千万元的店铺直播间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涵盖了3C数码、大小家电、美妆护肤、家装等多个行业。仅仅在开门红第一天,就有25个品牌的会员成交额超1亿元。
目前,在天猫上已有20家品牌商的会员数超0万,而百万级、十万级会员数的品牌商,更是数以万计。在接下来的16日到20日,它们还将继续为消费者带来大量丰富供给。
超全的品牌覆盖,也更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在大促期间,受活动优惠力度影响,消费者也更愿意集中购买国际大牌。网络投票数据显示,71%的消费者选择天猫一站式购齐品牌国货及大牌新品,仅有四分之一的网友选择京东。
同时,近六成网友认为,在天猫淘宝上购买品牌正品有更多保障,能够更放心地购买产品。近四成网友认为在京东平台也能放心购买正品。而网友一致认为抖音上商品正品无法得到保障,且对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的正品保障显示出较低信任。
凯迪仕副总经理潘涛坦言,消费者的接受度不仅取决于品牌方信息的表达,更取决于消费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比以往,只是通过详情页的图文来触达到消费者,直播是更加高效的互动方式,实时的双向互动交流,同时还能起到品牌曝光和品牌宣传的作用。这也是最主要的增长来源,直播对市场渗透率的提高影响很深。
在多渠道布局上,凯迪仕已覆盖天猫、京东、苏宁、抖音等四个主流电商渠道。其中,天猫还是占主导地位,销售占比高达七成。目前,其天猫旗舰店的月销量已经达到件,更是成为智能门锁的爆款产品。
数据促进品牌升级
在天猫开售首日,80个运动品牌同比增长%。国货运动品牌预售期同比增长5倍以上。对于95后而言,万物皆可智能,今年天猫,科技感面料与智能健身器材备受追捧。智能健身器材增长超%,95后为主力消费人群。而主打智能健身的新品牌Fiture和Keep成为今年运动行业的黑马品牌。Keep包揽了健身车、瑜伽垫类目的冠*。Fiture智能健身镜销量增长%。
在潘涛看来,销售的增量也来自于,天猫平台上更多对消费人群的沉淀和研究,品牌更加重视自己的消费者资产,通过分析消费者画像,寻求消费需求和痛点再倒推到供应链,最后推出新品。其中,可以依托天猫的智能联动,通过直播引入的流量,最终会沉淀到品牌的数据银行的消费者资产中。
而数据和精准的人群对于低频的家装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年,在家装行业整体11%的增速下,天猫家装增速达33%,领先产业三倍水平。同时,在天猫成交额破亿元的品牌达到个,品类成交破10亿的达50个,刷新家装电商峰值。
天猫家装通过在本地化、场景化领域的建设,逐渐打破线上的体验及展示瓶颈,让家装产业成为线上增长最快的黑马。今年,天猫成为家装主流品牌的绝对主场。截至5月25日,包括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立邦、摩恩、科勒、汉斯格雅、恒洁等40个家装行业领*品牌,宣布加入天猫“靠谱计划”。
在传统品牌之外,新品牌也在天猫获得了更大的舞台。今年天猫期间,其中相当部分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品牌。内衣品牌Ubras、国货护肤品玉泽作为“国货之光”,代表新品牌首次跻身“十大爆款”。
“随着短视频兴起,下沉市场红利一再释放。无论是高端还是平价的品牌,对于下沉市场的拓展都兴趣强烈,计划通过产品分层获取下沉市场流量。但是,本质的核心还是要看供应链的优势。天猫是品牌运营的主阵地,核心其实是消费者,品牌商对于全渠道增长的焦虑,还是来自于获客。同时,店铺自播当下会更受重视,达人主播的直播给品牌带来的更多的是获客,尤其是获高质量的新客。但在过往的年-年,很多品牌会把达人主播的直播间作为销量补充的核心部分。”碧橙数字副总裁陆逊表示,在一些母婴品类,尤其是在新生人口不足和下降的大环境下,存量客户的精细化运作是必然的选择,品牌全渠道布局需要的是高质量获客,因此天猫具备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天猫成全渠道主场
电商渠道已经越来越成为零售业的新常态。品牌也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零售额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传统零售商也面临诸多挑战。
陆逊在谈到品牌商的合作时透露,基本仍以各大电商平台为主,社交电商为辅的格局,电商平台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目前,主要合作的阵地仍然是在天猫,基本上品牌销量的90%以上都在天猫上,合作的品牌也绝大部分占比都在天猫,其次是京东,从去年开始才陆续有品牌在抖音和一些战略渠道上做布局,目前占比还比较小。
中小品牌对于大促的诉求不仅仅是卖货,通过大促的节点,在天猫平台上进行品牌建设显得愈加紧迫。新品牌的活跃,为大促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为这些新品牌自身,带来了超预期的消费增量。通过大促强化品牌认知,获得新客,为后续的长期复购打基础,成为新品牌的集体选择。网络投票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哪个电商平台,消费者均有目标抢购的商品。也正是看中大促期间的优惠力度,有36%的网友蓄势抢购数码家电,紧随其后的是美妆护肤类产品。
此外,民以食为天,食品酒饮作为快消品,一成多的网友选择在此期间抢购此类产品。大多数网友不会在大促期间购买生鲜蔬果。由此看来,在各种购物节的挤占下,消费者练就了自己的一套购物秘籍。
大件商品的销量也随着大幅增长。今年正式启动以来,据天猫榜单“大牌电子美容仪加购榜”显示,雅萌MAX旗舰版射频仪、雅萌ACE射频仪和今年推出的新品“水光钻”3款产品均进入榜单Top5。在全渠道的背景下,品牌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碧捷上海区域总经理樊雅新透露,作为美容仪器品类,达人直播间是整个消费决策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很多用户已经在不同的渠道接触到品牌广告,也看到了喜欢的博主推荐,通过全渠道的导流,最后引导至天猫平台成交。尤其是直播间,同时又有达人的背书和比较好优惠,成交就变得顺其自然。
“全域种草的最终目的,是将流量引入天猫旗舰店集中交易,提升团队运营效率。在电商全渠道格局下,天猫仍是品牌经营的主阵地,其次考虑布局京东渠道。相比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电商平台的购买体验仍然是最通畅和舒适的。”樊雅新认为,不仅仅是和达人合作,在店铺自播上品牌也是在加大加快步伐。店铺自播其实对整个运营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包括直播间布置、主播情绪调动、用户沟通、上架时间、优惠力度和账外平衡,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持续打造。
目前,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淘宝天猫商家的“退货运费险”也退出了降费措施。5月21日,淘宝天猫官方宣布:从5月24日起,平台商家的“退货运费险”费用全面下调。降费后,预计商家全年的运费险成本平均下降25%。一些低退货率商家的降费最明显,最高达93%。以三只松鼠旗舰店为例,按照新的收费标准测算,一年将至少省下万元的支出。
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认为,抖音、小红书等社交电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商。完整的电商链路应包含生产、有结算、有配套的金融服务,完整的进销存等环节。在所谓的社交电商中,售后存在着巨大的空白。“平台转型电商的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会严重拖累它转型的速度和成功的几率。像抖音、快手是否能转型为彻彻底底的电商,这个模式还有待验证。因为电商里面有很多模块是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如售后服务其实就是一个社会责任,靠纯市场机制解决不了。”
在他看来,目前短视频平台增长很快,还处于红利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流量成本也会提高,而且快速增长的流量,到底能不能转化成稳定的消费?这个还有待验证。经营一个品牌的过程包括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营销渠道、售后等等,品牌不应只局限于流量争夺。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