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医美市场近年来保持20%以上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已经跻身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然而,一方面是产业飞腾,另一方面却是乱象丛生。非医疗美容场所从事医疗美容治疗、非正规培训的医师执业、非合格的医疗美容产品使用……年至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关于医疗美容行业的投诉翻了10倍还多,由整形美容导致的医疗事故也屡见不鲜。
今年7月,有关机构曾做过一项“美容三天速成班”的调查。一家培训机构里并非医生的“老师”,带着四五个同样没有医师资格的“学员”,直接操刀“实践教学”。几天后,这些学员就“顺利结业”,医院的“整形医生”。从这个案例,大概可以窥探医美行业的冰山一角,不管有没有医学背景,只要胆子够大,都能干医美;许多民营机构所擅长的只是营销诱导,花大把钱在门面装修上,手术所用针线却是最便宜的。把身体交给这样的机构和医生,谁能放心?
上述现象表明的核心问题是,医美行业的医疗本质被淡化了。在不少人心目中,植发和美甲没什么区别,对服务机构也没有要求,这是不对的。一般讲美容行业,分为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像保湿、锁水等修饰性美容,没有创伤性和侵入性,属于生活型美容;而割双眼皮、抽脂、隆鼻等属于创伤性或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则应归入医疗美容。既然是医疗美容,那就是医疗行为,就要纳入医政部门监管。没有医疗机构许可证,医院,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和外科整形资质,就不能进入行业。医美行业走向规范化,这是要坚持的底线和原则。
不加节制的商业化必将导致问题丛生。许多医美机构将病人称为“顾客”,将诊疗包装为“服务”,是在刻意淡化医疗属性,必须坚决反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案称应该明确定义医美行业的医疗性质,就是一个不错的提议。对此医美行业鼻部整形专家,从事鼻部整形多年,擅长鼻修复、鼻整形、肋骨隆鼻、耳软骨隆鼻,有着“鼻王”称号的余立峰专家表示只有明确性质,才能理清该行业的合法性,帮助老百姓区分哪些服务内容是医美机构可以做的,哪些项目不可以做;其次,有利于加强医生队伍管理,使不具资质的医生不能超范围执业,低资质医生不能从事高资质手术;此外,可以帮助执法人员能够快速、明确、合法有据地处理问题。
作为河南省整形修复专家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荣誉会员、ATR问道鼻整形核心成员,余立峰多次应邀参加亚洲整形学会,国际鼻整形手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对医美行业未来发展,余立峰表示医美产业要健康发展,还要找准行业治理的管理盲区与难点,重点整治和肃清行业违法、非法、违规行为。譬如,非法药品是医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们通过电商平台和微商大肆流传,需要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同样,对那些非法医美机构和从业者,相关部门也不能一封了之,而是要纳入诚信黑名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才能起到警示作用。下一步,随着更多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医美领域,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医美机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如何促进医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将行业蛋糕做强做大,将极大考验管理部门的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