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好朋友问她:“您最大的美容秘诀是什么?”她告诉朋友:不为外面的花花世界迷感,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这样才会有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样才会更加美丽。可以看出,她的“秘诀”就是使自己始终保持种内在的平静感。这种平静感胜过一切化妆品,它给容貌增添的不仅仅是色彩,更多的是从内到外的力量。
而活到岁的宋美龄曾经向国民党元老张群先生请教过他的养生哲学,张群说他身体好的原因,最主要就是因为“心宽”,宋又问张群如何才能做到心宽体健,张群说:“我的心宽养生,就是永远保持心情的愉快,不让自己不愉快,也不要让别人不愉快,只有这两个原则做到了,心情才会好,心情好了,也就是心静了;只有心静的人,才会长寿的。”不知道宋美龄是不是听取了张群的经验才得以长寿。
国学大师季美林在他的《养生无术是有术》中曾写道:很多人总要问我有什么养生秘诀。我回答是没有秘诀。我有一个三不主义,这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季老u的不嘀咕首先是指不要为自己的健康愁眉苦脸,此外就是心中不要老是存着事,凡事要想得开。人进入老年,身体很容易出毛病,很多老年人也是经常担心自己的身体哪个地方失灵,因此经要达观,有时真有可能被自己的嘀咕吓”出病来。此外要乐观,季老的一生也有坎坷,有时甚至遭到非人的待遇,是思想达观,很难活到今天,更不要说学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钱钟书、杨绛夫妇也是一对有名的文人寿星,他们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心胸宽广,乐观处世。在“文革”期间遭遇非人的待遇时,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互相支持,并且从中寻找生活的乐趣,终于等到拨云见日的一天。他们的文字也是不温不火,娓娓道来,即使是叙述“文革”岁月的作品,提到迫害他们的人时,也没有强烈的措辞,反映了他们平和的心境,宽广的心胸。
以岁高龄无疾而终的诗人、书祛家苏局仙,一生也遇到不少艰辛、困苦,但他“一是把烦恼的事坚决丢开,不去想它;二是最好和孩子们一块玩一玩,他们的童真会给人带来快乐、消除烦恼;三是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暴怒的脸有多丑,不如笑笑,苦中作它几次乐。”正是有了如此好的心态,老人才在期颐之年做出了死后捐献遗体的决定,并且在接受荣誉证书时,即兴赋诗道:“皮囊原似春蚕脱,亘古谁能永保存。气尽即交医士手,千刀万割便超生!”如此豁达的人生态度,怎能不长寿!
以上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菜根谭》有句话说:“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由于一个人的心情影响着自己的一生,因此人们自然希望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心情,也就是平淡祥和的心态。那就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永远保持着心平气和的心态,无论遇到了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学会平衡自己的心理,而不至于走向泉极端,也就是钻牛角尖儿,执迷不悟,甚至不可自拔,而是要学会t如何对困境和复杂的环境,心平气和,冷静地去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我们自己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向上的心态,才会产生积极的乐观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