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颜值经济”持续升温,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迎来高速发展。天猫统计数据显示,年1-11月份,天猫平台家用美容仪产品累计交易额超过50亿,同比增长50%。另据智研咨询预计,年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将接近亿元。
为洞察家用美容仪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消费者对美容仪产品的偏好及反馈,艾普思咨询分析了国内主流电商平台的线上公开数据,从市场概况、价格、品牌、消费者评论以及行业舆情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数据源:销量及评论数据来自某主流电商平台、网络声量数据来自网络搜索(艾普思自建搜索引擎)抓取时间:年12月数据说明:1、本报告分析样本为某主流电商平台上以“美容仪”及各细分市场美容仪名称为关键词获取的余条产品数据。2、由于平台限制,获取的美容仪产品量小于实际数量,但以评论数由高到低顺序获取,最终数据具有较大代表性。3、本报告中的销量数据以累计评论数替代。家用美容仪消费者洞察
美容需求:去黑头、紧致提拉、补水、清洁
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销售美容仪超.12万件,其中黑头仪销量最高,达62.62万件以上;紧致提拉类、蒸脸补水类、清洁类美容仪销量分别为56.16万件、46.88万件、43.14万件。其他如注氧仪、嫩肤类、导入导出类等类型美容仪销量较少。
年各类型家用美容仪累计销量
价格偏好:元以下美容仪市场需求大
目前市场上美容仪类型多样,价格分布也很广,其中单价在元以下的商品最多,占比54.78%,贡献了72.01%的销量;元以上的美容仪数量占比45.22%,销量占比仅27.99%。相较而言,单价较低的美容仪更受欢迎,但价格与销量并非绝对成正比,例如价格在0-1元的高端美容仪商品数占比仅5.32%,却贡献了10.36%的销量,可见除了价格,消费者偏好也与美容仪的类型和功效有关。
年家用美容仪价格分布
各类型美容仪中,黑头仪、蒸脸补水类美容仪较便宜,价格低于元的商品销量占比分别为88%、95%;紧致提拉类美容仪价格分布较分散,元以下的商品销量占比53%,0-1元、1-0元的商品销量各占17%,0元以上的产品也相对畅销,销量占比达到5%;清洁类美容仪元以下、0-1元的商品销量最多,分别占比52%、30%。
各类型家用美容仪价格区间销量占比
品牌选择:国产品牌受欢迎,进口品牌抢占中高端市场
销量前十的家用美容仪品牌中,国产品牌占六席,其中金稻、斐珞尔(FOREO)交易指数分别排行第一、第三位。日本品牌雅萌(YA-MAN)、dr.arrivo以及美国品牌Nuface位列前五。
年家用美容仪交易指数top10
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在销售表现上平分秋色,但结合价格来看,销量前十品牌中国产品牌销售均价相对较低,仅斐珞尔(FOREO)超过0元,而进口品牌dr.arrivo销售均价达8.76元,雅萌(YA-MAN)、初普(Tripollar)销售均价也在元以上。相较而言,进口品牌的利润空间远大于国产品牌。
年家用美容仪交易指数前十品牌销售均价
美容仪售价与产品类型密切相关,销量靠前的国产品牌主推商品大多为黑头仪、蒸脸仪等简易美容仪,价格相对较低,进口品牌雅萌(YA-MAN)、Nuface所售产品则以紧致提拉类射频美容仪为主,价格相对较高。
其实,在中高端美容仪市场也有不少国产品牌,如AMIRO、Comper等,但销量远不及进口品牌。这主要由于国外美容仪发展更早,技术更成熟,更容易获取消费者信任。部分国内商家为此走上了注册外文名品牌、对品牌属地模糊宣传以及国外注册、国内产销的“捷径”,力求让品牌看上去“高端”、“洋气”,以便打开销路、提升售价。此类“打擦边球”的行为无疑会混淆消费者认知,还伴随着一定法律风险。国产美容仪品牌还需着重提高“硬实力”,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家用美容仪电商评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