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个有趣的话题:一方面是A股的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一往无前,万人共仰;另一方面却是A股和港股大量的医疗服务股,门可罗雀,受尽冷落。其中分化程度之大令人咋舌。之前梳理美股医药股时,发现美股的医疗服务股也是极尽差异。医院的,同属医疗服务行业,这些上市公司的表现之间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医院之间有怎样的业务特性差异?
下面,我们试着以卫健委-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入手,简要探讨各类医院的业务特性。行业统计数据是个好东西,只要选对了视角,它能告诉我们非常多的信息。
作者:青侨阳光
来源:雪球
一、营收增长趋势:医院有明显超额增速,专科化率仍有提升空间对医院感兴趣,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当下阶段“社会分工会不断深化”有着朴素的信仰,我们相信专业的人更适合去做专业的事。
把这个趋势投射到医疗服务领域,对应的就是三方诊断的不断渗透、社会药房的快速壮大、以及医院的持续发展等等。如果医院明显有优势,那逻辑上至少应该有更好的营收增速和更强的盈利能力。这里先分析下营收增速优势,后面会再讨论盈利能力问题。
那么,真实世界里的医院是否真的有增速优势?答案是肯定的。-年医院营收实现了15.5%的年化增速,医院11.2%的增速。在营收的背后,医院的诊疗人次也有8.6%的年化增速,医院5.3%的增速。年医院营收增长14.8%,医院。
年医院有亿的收入,是不小的盘子;预计未来5年医院整体营收增速仍然有希望维持12%+,在整体经济大减速的背景下,这样规模的市场仍然能有这样的行业性增速,值得重视。
上面是医院整体的情况,有明显的超额增速。如果进一步细分,各类医院的营收增速差异很大。下图列示了过百亿规模的主要医院的4年年化收入增速,美容整形(“美容+整形”两类合并、下文同)、眼科、康复实现20%+的收入增速,口腔和心血管也超19%,增速不能说不强。除此之外,骨科、精神、肿瘤、妇产医院也有12%+增速。
美容整形则是实现了接近30%的现象级的收入增速。美容整形医院在过去几年高歌猛进,是生产玻尿酸等药械产品高景气的重要原因,不过年的行业增速有了显著回归。
上面是各类医院的营收增速,整体比较强劲。但从逻辑上讲,很多医疗场景医院,比如需要多科室协同、医院治疗,再比如可能诊疗相对容易、没必要跑那么专门去趟医院等。因此,医院未必总能维持显著的超额增速。那么,各类医院现在是多少的渗透率?显著超额增速还能维持多久?
卫健委的统计年鉴,既披露了各类医院的门急诊人次,医院作为整体的科室门急诊总人次。假设两者口径相同(事实上可能会略有差异),那比值就可以看成这类医院在这个科室上近似的专科化率。
下图是大于百亿规模的主要医院领域测算的专科化率。在细分方向上,医疗美容科的专科化率提升最为迅猛,医院全口径下医疗美容科的门急诊人次年化增速是24.3%,而美容医院+整形医院合计的门急诊人次年化增速达到了36.4%,意味着过去几年医美增长基本都来自医院的驱动。
除此之外,眼科、口腔、康复的渗透率(专科化率)也有显著提升,眼科由22.6%提高到28.2%,口腔由31.5%提高到36.4%,康复也由28.1%提高到30.5%。从口腔、眼科领域的上市公司数据看,这些专科连锁集团相比行业有着显著更强的营收增速和盈利能力,预计这里的渗透率仍然有不小的进一步提升空间。
相比之下,精神科与肿瘤科的专科化率出现了退坡。精神科原来有接近80%的专科化率,这是非常高的比例,暗示了精神医院医院精神科有非常显著的竞争优势,相信这一优势在短期不会被轻易逆转。事实上,-年精神医院的收入增速和诊疗人次增速分别达到了15.1%和8.9%,这是相当可观的速度,因此,精神科专科化率退坡主要不是医院变得多慢了,医院对应科室出现了带来加速的新增长点: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轻度焦虑、轻度抑郁”诊疗需求伴随社会对精神健康的重视而高速释放,这些轻度疾患医院医院。医院的情况可能类似,-年的收入和人次年化增速分分别达到13.7%和9.2%,也是可观的增速,专科化率医院对应科室出现了带动加速的新增长点:比较可能的解释,原来常用的放疗和化疗往往对设施环境要求更高,更有利于医院来治疗;但过去几年,更安全更方便给药的精准靶向药物开始普及使得某些癌症的治疗趋于慢病化,比如EGFR+NSCLC,可能坚持服用EGFR抑制剂加定期随访即可,而这些精准靶医院即可处方购买,这在边际上可能会降低对医院的依赖,但新型昂贵放射性诊疗设备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会为医院注入新的动力。相比之下,精神医院的远端会更确定些,精神分裂等重型精神疾病应该还会高度依赖精神医院,诊疗流程暂时也看不到被彻底颠覆的风险。
作为整体,医院医院总门急诊人次的比重,已经由年的9.0%提升到年的10.0%,4年时间提高了整1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在眼科、口腔、康复等科室的推动下,专科化的渗透率仍将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在讨论了医院的营收增速和渗透率之后,我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