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甲和灯
看到日本女画家中千寻年写的专栏《美人的姿态》,因为副标题是“观美人画,作美丽的人”,便被吸引了。
观美人画,会成为美丽的人?
再看专栏目录,有我最赞赏的美人画巨匠上村松园(——)。在日本,她的美人画是无人超越的顶峰,而且她身上也有东方女性的美德,尤其她画出的美人,看似传统,其实也影响时尚,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战后的年,73岁的上村松园获得了天皇颁发的文化勋章,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在日本现代美术界,她享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高评价。
上村松园在创作《花がたみ》
我最初观看上村松园的美人画,是二十年前在岛根县足立美术馆。当时,我第一次与美人画面对面,一种静默油然而生。说是被和服美人吸引,不如说是真正体会到东方韵味。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上村松园的代表作《深雪姑娘》和《待月》。上村松园《待月》
在上村松园的自传体随笔集《青眉抄》里,有一篇是“《朝颜日记》中的深雪与淀君”,她谈到自己对美人的理解:就拿我自己来说,也不是没个好恶。然而,我却不想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美人的魅力。一位长着铜铃眼的女子是可爱可亲的,而拥有一双细细的柳叶眼的女子则是气质优雅的。长脸形也好、圆脸形也好,每个女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而且女人各有各的风韵,才有资格成为一个美丽的人。这“风韵”二字,其实就是中千寻《美人的姿态》说的“姿态”。而“风韵”或者“姿态”的形成,靠的就是孔子说的“礼”,“不知礼,无以立”,而支撑礼的,是真善美。上村松园说在历史上的日本女性人物中,她最喜欢《朝颜日记》中的深雪与淀君。深雪内敛腼腆,犹如娴静的少女,而淀君争强好胜、气盛男子。上村松园《深雪姑娘》
不过,上村松园只画过深雪,没画淀君,说明她更加偏爱深雪。深雪是一个浪漫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她与恋人不得不分离后,思念到常常以泪洗面,等再次相聚时,她已经双目失明。上村松园画的《深雪姑娘》,是深雪失明前的状态,而且是这么一个画面:深雪从文卷匣里取出写有“露未干……”诗句的折扇,默默地独自缱绻在眷恋之中时,忽闻一串足音,她便慌慌张张地把扇子藏在腋下。这幅画,正是表现深雪把扇子藏匿起来的一瞬。在这个极致的爱情故事里,上村松园选取的画面是一种禅的审美,叫“幽玄”。我在《雪月花辑》的“月被薄雾所隐”一文,专门讲过幽玄的特点,这里不再重复。上村松园创作的美人,还具有高雅的情趣。她除了艺术创作,也非常热爱另一项日本传统艺术能乐,甚至她有些作品直接根据能乐创作。像她的代表作《序之舞》,就是能乐术语。上村松园《序之舞》
在能乐里,“序之舞”主要用于表现天仙美女、草木花精、老年女性等,舞姿优美高雅,舞步缓慢稳重。当然,上村松园并不是在描绘戴着面具的能乐角色,而是运用同样的审美于现代女性,来表现女性“优美刚毅、不可侵犯的气质”。而能乐审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其集大成者世阿弥说的“幽玄”。通俗地说,幽玄在艺术上是“掩盖的表现”。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人的行为,就是“隐”。这正是东方审美的主要特点。上村松园说:“尤其是能乐这种艺术形式,绝不会露骨地表达哭、笑、喜、哀、叹,而是在典雅的衣着中散发出沉静的光泽,在谨慎的表达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深沉的感动。”“想来,激烈又直接地表达内心所想的西方表演也同样是艺术的一个侧面。不过,沉潜在能乐里的感动却带有哲理性,其中蕴含着高尚的艺术气息是任何事物都难以企及的。”其实,我们在“高仓健的表演艺术:面具下的君子风范”一文中,就是用能乐来解释高仓健的表演艺术的;同样,在上村松园的美人画中,也可以看到能乐那种幽玄的境界。上村松园《牡丹雪》
我曾经和在日本名古屋生活的朋友何缨先生交流上村松园的美人画,他说他喜欢《待月》,画面里没有月亮,但有色。这其实就是幽玄之美。上村松园《待月》
上村松园《庭之雪》
上村松园《傍晚》
在日本艺术评论领域,常常用上村的《萤火虫》与镝木清方的《譬如朝露》相比较。他们是同时代以美人画著称的巨匠,上村在京都,镝木在东京。上村松园《萤火虫》
镝木清方《譬如朝露》
《萤火虫》在点缀的光亮中,笼罩着一层薄纱,一切柔和温婉悦动起来。画中人物衣袖微卷,在小臂上方勾勒出边缘,与肤色形成鲜明对比,微露足部在裙裾间隐现,平衡了画面中色彩,更加映衬出人物眉宇间的清澄与朱红点点。而另一幅镝木清方的《譬如朝露》,作者在画中人物塑造上展现出不同特点。宽阔的衣袖,使上臂成为中心,低开的衣领,随意而清浅。两幅作品体现出对美人画不同的审美追求。上村松园《雪月花》
从右至左分别是卷簾的清少纳言、构思源氏物语的紫式部、伊势物语中的青梅竹马恋人
日本近代以来的美人画源自浮世绘,上村松园很少画风俗画,她的绝大多数作品是表现一种高尚追求。她写道:我画画的时候,从不认为只要笔下的女子相貌漂亮就算画得好。
我希望自己的画不带一丝卑俗之感,就宛若清澈透明、芬芳四溢的珠玉。
也希望人们看过我的画后不起任何邪念,还希望哪怕是心存邪恶的人也能被我的画洗涤心灵……
以艺术济度他人。——画家应当有这样的自负。
何缨先生说:“松园的日本女子像里除了美和媚以外,还有一种凛。这是日本文化对女子的要求和熏陶吧。”这个凛然正气的“凛”字,就是威严端庄的女性气质,是泰然自若且颇有效力的动人品质。上村松园《母子》
上村松园未出生时,她父亲就去世了。她母亲在二十六岁成了寡妇。她在《对母亲的追慕》一文写道:“她的性格比别人顽强一倍。如果不强大起来,她怎么能抱着姐姐和我这两个幼小的孩子,自力更生呢?“我大概也遗传了母亲那股比男人还要强的脾气。”她母亲开茶叶店,在上村松园十九岁那年,隔壁发生火灾,无情的大火也把她家烧得精光。但在她们逃离火海后,她母亲首先关心的不是损失了什么家产,而是询问她的作品是否完好无损。这场火灾并没有打垮她母亲,她们举家迁居别处,她母亲继续开茶叶店和照顾女儿。就在乔迁的那年秋天,她姐姐风风光光地出嫁了。上村松园《晚秋》
上村松园说:“在我制作的画里,着力表现‘母性’题材的画相当多。每一幅都是我为追思母亲所绘。”她母亲从来不求亲戚帮忙,独自一人支撑起家业,为女儿们提供了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和自由的成长空间。上村松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汉学教育,尤其在绘画上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天赋,并且接受了最好的美术教育。上村松园《随手》
她在十五岁时,以作品《四季美人》参展东京召开的博览会,就获得东京美术协会一等奖。并且,当时正在日本访问的英国阿瑟亲王看到了这幅画,并买了去。一时间,非常轰动。上村松园《四季美人》
不过,上村松园的一生也非常坎坷,可谓波澜壮阔。她是一个未婚母亲,终生未嫁。而且,她始终保守着秘密。于是,世间流行着各种风言风语,在当时的日本,压力可想而知。她独自把孩子抚养长大,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儿子、孙子相继成为日本一流画家。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三代人都获得了天皇颁发的文化勋章。有日本人称之为“伟人的血脉”。上村松园与儿子松篁、孙子淳之的联合画展,奈良松伯美术馆,年12月9日~年2月1日上村松园推崇日本江户时代大儒安井息轩的一句话:“其父若贤,其子为愚者者非罕也;其母若贤,其子为愚者者古来罕也。”她在《青眉抄》里对这段的诠释,是引用孟子母亲的故事。从“孟母三迁”到“孟母断机”,都说明母亲在子女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她在二十四岁时还画过《孟母断机》的画,可惜我一直没有找到这幅画。不过,从上村松园的审美追求上看,孟母的形象一定是优雅、智慧的,并且有着孟子所提倡的浩然正气。观美人画,作美丽的人。就从上村松园的美人画开始。《青眉抄》,上村松园著贝青译,现代出版社年
作者:孔祥旭,日本农业经济学博士,旅日八年,专注日本历史文化研究,著有《樱花与武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