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育哲学观上位思想趋近
佐藤学提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教育哲学,老师没有一定的教学流程,但是能掌握其中的精神,让学生真的能在课堂上思考,就是学习的开始。我想无论运用哪一种教学法,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才有机会谈论学习成效。佐藤学更强调,在讨论中、书写学习单中,学生自己发现的答案,才是真正学会且能带走的。学习共同体的哲学基础:公共性、民主主义、追求卓越等,都在倡导教室里的学习主题是学生,师与生是共同对话、学习成长,更具开放性和积极性的追求教与学的精进。我想这和体验教育中所指杜威的做中学,不谋而合。学生自己体验到的发现,才会真正被带走,且透过引导对话的历程,相互交流、倾听并转化。也就因为这样的教育观趋近,其精神核心也就相差不远。▼
二、老师是引导员的角色
学习共同体的班级,班上约九组,每四人一组。老师在课堂上进入学习单讨论的阶段时,学生迅速调整桌椅开始讨论,老师的角色就是在各组走动,观看小组讨论的状况,时而倾听记录、时而提示引导,在讨论一个段落以后,邀请或指定某组别发表阶段性的答案。透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堂的时间多是学生在对话、讨论,老师则是扮演引导、重点整理提醒的工作。这看起来老师好像很轻松,实则不然。老师设计学习单,就像我们在设计体验活动一样,要达到教学目标要有精准的设计,才能让学生在历程中去发现。▼
三、一堂课不只一位引导员
一位老师,要确实掌握九个小队的学习状况,我认为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真的能掌握36位学生在每个阶段的讨论?就像一位引导员能够确实带领的团队人数约12人一样,有效地观察引导,才能深化反思内容。当我有这样的疑问时,就看到有些课堂上,不只一位老师。原来,有些课堂会有两位老师共同授课,由其中一位主导,在小组讨论时,两人分摊九组的观察,我想这是很棒的调整。前提还有两位老师彼此信任,共同授课、议课,受益的是上课的学生。▼
四、不要怕教室很安静
佐藤学观察一个学习共同体学校的成效,是以学生讨论的声音大小来判断。我们在参访时,感受很明显的就是七年级和九年级班级的差别。七年级学生的讨论,相当热闹热烈,对比九年级的讨论是小声平和,原来佐藤学观察,声音越小代表学生正在思考,也以此来判断学习单题目的难易度,困难的题目要更多的思考,教室可能瞬间安静下来,学生各个严肃、皱眉地翻阅书本,苦思答案。这和初为引导员时,我们最担心团队安静无声一样,觉得冷场、尴尬?实则不是,这样的安静也同时代表大家正在思考,因此引导员要多等待,不要怕安静。▼
五、JUMP思考与反思分享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理科老师,在九堂课程后设计JUMP的学习单,用以整合瞭解学生学习成效。这间学校望出去就是富士山,老师以富士山顶的云层变化来讨论气候变化等。这贴近学生生活脉络的命题让我惊艳,开堂的引言是几句日本气象谚语,燕低飞、猫舔脸就是代表快要下雨?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这堂课对学生来说很困难,但有部分学生能说出一二,但还是不太确定,就留待下一堂课继续延伸讨论。「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教学步骤依序为Hop-Step-Jump。这样的延伸思考与整合,是相当重要的练习。回到体验式学习的反思引导,如何转化学生的发现,而能思考未来如何应用,更是我们持续坚持的方向。借镜日本学习共同体的推广,这不是官方教育部的*策推动,而是佐藤学和一群教授,长年来在各中小学推动这样的学习观。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每个月都会有一次教授莅校参观指导,并在这一天开放日,每一间教室都开放给外宾参观看课,下午则会有该校一位老师公开授课,校内的老师会进入课堂在各小组观察、引导,最后接着进行学生学习状态的议课。让想要导入学习共同体的学校、老师,能够全程观察、学习。学习共同体能够在日本全国推行,这的确是持续耕耘的成果。这次最大的体会是:让学生真正有在课堂上思考,就对了。李冠皇KKLeeAAEE亚洲体验教育学会正引导员证照两岸教育现场直击反思体验式学习创新实践者原创的活动课程多次获得台湾GreaTeachKDP创意教学特优奖专注反思引导技术应用在学生辅导、活动课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个人著作《自主反思力:以学生为本的活动课程设计与实践》体验式学习丨反思引导技术活动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师专业成长丨学生社团指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