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容貌焦虑”,对诊疗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证性承诺,使用患者名义或者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拟对上述医美广告问题进行依法整治,释放出规范和加强医疗美容广告监管、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信号。近年来,“颜值经济”持续升温,各种宣传医美机构、医美服务的广告呈井喷之势。在利益的驱动下,医美广告的虚假宣传、过度宣传、导向不正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有的医美广告一味鼓吹“无痛”“微创”“见效快”,对风险、后遗症却避而不谈;有的以所谓名医名师、诊疗前后对比图为医美效果背书,引诱消费者“入坑”;有的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不当关联,编造“整容改变命运”一类的故事,扭曲审美认知。从公交站台、地铁通道的精美海报,到社交网站、内容平台上的经验分享,从影视综艺的广告植入,到直播间里的主播推广,如今的医美广告可以说是花样百出、无孔不入,让人难辨真假、防不胜防。凡此种种,不仅助长社会的“容貌焦虑”情绪,还容易误导消费者,让其忽视医疗美容行业潜藏的风险,盲目冲动消费甚至铤而走险。
图片来源
央视视频截图医美广告已经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组数据可见一斑。中国消费者协会